关于加强“十一五”科技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09-06-25       发布机构:市科技局(市外专局)       字体:[  ]

体裁分类:规划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秦字[2007]33号       索引号116/2009-114148

根据全国和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结合秦皇岛实际,就加强全市“十一五”科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 一 ) 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围绕《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进一步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重点为企业创新、创业者创业、科技成果转移和有技术能力的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二 ) 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把利用国家创新政策作为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的主要手段;把创造创新条件作为引导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手段。到 2010 年,培育认定数百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数十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形成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科研活动的新机制;建成富有区域特色和引领作用的各类园区;在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仲裁等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上有所突破。科技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公众科学素养有明显提高,初具创新型城市雏形。到 2015 年,力争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科技综合实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300 — 400 家,建立 10 — 15 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5 %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市级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 1 . 5 %以上,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投入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全社会研发 (R&D) 经费总额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 . 896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达到 18 %,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专利申请总量的 20 %以上。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完善科技政策的配套体系,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服务机制,建立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8-10 家,发展科技创新的信贷担保机构 2-3 个。

二、主要任务

( 一 ) 努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 、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引导企业建设“四有”机构 ( 有场所、有经费、有人员、有项目 ) ,加大技术创新活动的力度。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按照知识资本化、资本人格化、分配要素化原则,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和企业有偿优先使用科研成果的新机制。鼓励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企业技术中心,构建集成创新的产业链条。

2 、建立企业家,科学家战略联盟。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信息交流的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

3 、提升企业知名度。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协会或商会,实施“名牌”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二 ) 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

1 、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充分整合全市优势,进一步把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到 2010 年,将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秦皇岛市的高科技人才培训基地、高新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

2 、建设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 ( 秦皇岛 ) 。加快基地内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到 2010 年,建成集孵化、研发、生产为一体的软件专业基地,吸引 200 家软件企业入驻。

3 、建设河北信息产业 ( 秦皇岛 ) 基地。加强与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产业投资公司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力争“十一五”末初具规模。

4 、建设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围绕我市科技园区发展规划,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园区。

5 、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依托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生物化工为重点,谋划建设绿色化工园区。力争在 2008 年完成规划选址, 2009 年开工建设, 2010 年园区具备入驻条件,进入企业 10 家。

6 、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提出的“一县一业一园”要求,结合我市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产业科技示范园。

( 三 ) 着力提高社会科技服务能力

1 、加强技术市场建设。 2008 年前,建成科技成果评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搭建技术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发展。“十一五”末建成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2 、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对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昌黎干红酒生产力促进中心、抚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卢龙、青龙、海港区等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形成市、县 ( 区 ) 贯通的具有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

3 、发展科技担保机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资金担保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担保机构建设。

( 四 ) 搞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服务

1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抓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积极性,培育各类经济利益共同体 15 个,发展龙头企业 30 家。建立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展 ( 示 ) 销中心。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省级农业科技传播站 10 个。

2 、建立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开展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实用技能人才。各县区每年开展技能培训不少于 100 次,培训各类实用技能人才不少于 10000 名。

( 五 )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我市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鼓励人才创新的各项政策。建立技术创新、科学研究、科技型企业家、科技中介等各类科技人才库。市、县人才工作管理部门制定专门措施,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造就一支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创新团队。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为引导我市企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提出一批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 具体内容见附件 ) 。

四、保障措施

( 一 )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市科技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各县区都应成立相应机构。建立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科技工作例会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分别召开会议研究科技工作不少于 2 次,研究重大方针、政策和科技发展战略。市科技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解决科技创新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 二 ) 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

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将依据国家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和完善我市的相关配套政策。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专门咨询机构,开展政策咨询服务。

( 三 ) 加大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当年财政超收部分要按同比例安排用于科技支出。市级一般预算安排的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当年经常性可用财力增长幅度 2 个百分点以上。县 ( 区 ) 级科技三项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 1 %。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企业与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在重大项目实施上采取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公开招标等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入全市的科技发展,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发展与投入的主体。

( 四 ) 建立健全科技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制定科技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完善“一把手”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工作纳入对各县区 ( 开发区 ) 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体系,将科技投入、高新技术发展、专利申请量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

( 五 ) 加大创新文化建设的力度

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县 ( 区 ) 、乡镇各级政府要定规划,立规章,根据社会不同的文化层次群体,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文化教育,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增强全民的创新文化修养和底蕴。

( 六 ) 强化宣传,营造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

把创造创新型城市作力系统工程,动员全民参与,动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科技宣传工作力度,在秦皇岛电视台、电台、秦皇岛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建设创新型城市”栏目,加强各种宣传载体的阵地建设,并使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宣传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责任化,在全社会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意识。

附:秦皇岛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

( 此件发至各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