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卫生局炭疽防控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08-17       发布机构:市卫健委(市爱卫办)       字体:[  ]

体裁分类:计划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文号:       索引号169/2009-163358

 

 

 

 

 

 

 

 

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卫生局炭疽防控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及时控制炭疽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炭疽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炭疽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市卫生局编制了《秦皇岛市卫生局炭疽防控应急预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一月二十日

秦皇岛市卫生局炭疽防控应急预案(试行)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人类主要通过患病或死亡的草食动物感染此病。直接或间接接触染菌动物和染菌的皮、毛、肉、骨粉可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可引起肺炭疽;食入带菌肉类可引起肠炭疽。一般临床表现为皮肤、肺部、肠道和脑膜等处的急性感染,肺炭疽、肠炭疽和严重的皮肤炭疽均可伴发败血症,病死率较高。

炭疽除自然流行因素之外,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也被人为制造污染和感染,在近几年又成为恐怖组织进行恐怖袭击、制造生物恐怖事件的选用剂,对人类造成新的威胁。

为做好我市炭疽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及时控制炭疽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指导和规范炭疽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炭疽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秦皇岛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秦皇岛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和国家卫生部、河北省卫生厅有关炭疽防治文件及技术方案编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炭疽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防控、科学应对;统一指挥、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广泛宣传;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五)炭疽事件的分级

1、特别重大突发炭疽事件(I级)

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又进一步扩散趋势。

2、重大突发炭疽事件(II级)

在本市的一个县(区)区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肺炭疽病例;或者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区)。

3、较大突发炭疽事件(III级)

发生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 (区)行政区域以内。

4、一般突发炭疽事件(IV级)

在一个县(区)内发生皮肤炭疽、肠炭疽。

二、应急组织体系机构与职责

(一)市卫生局炭疽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炭疽事件后,市卫生局立即向市政府和省卫生厅报告,同时成立市卫生局炭疽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市政府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炭疽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协调,其主要职责是:收集突发炭疽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炭疽事件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疫情发生地卫生局炭疽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疫情发生地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县(区)炭疽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炭疽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三)炭疽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的职责

市卫生局组建突发炭疽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聘请疾病控制、临床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市突发炭疽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市突发炭疽事件卫生应急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指导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对全市突发炭疽事件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市突发炭疽事件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和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四)卫生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炭疽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炭疽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炭疽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医疗机构的职责

主要负责病人的现场救护、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协助完成患者死亡后尸体的解剖、消毒、焚烧等处理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主要负责突发炭疽事件监测、预警,事件发生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观察和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致病因子的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

必要时,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请求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市突发炭疽事件应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实验室检测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3、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的职责

主要负责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必要时,市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可请求省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对我市的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监测、预警和报告

(一)监测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开展突发炭疽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二)预警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

(三)报告

1、炭疽病例的核实确诊和疫情上报要统一归口于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逐级上报。

2、基层单位发现炭疽病人或疑似炭疽病人时一面进行处理,一面用最快的方式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报告时限、程序和方式

接到突发炭疽事件信息报告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县(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县(区)卫生局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区)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随时报告势态进展情况。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及时上报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省卫生厅报告。

报告方式包括:口头报告、电话或传真报告、网络报告、书面报告(报告卡、专题报告、报表)。

四、应急响应

(一)流行病学调查

在核实诊断,确证暴发的基础上,根据疫情发生特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详细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疫点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疫情的波及面、发病人数、时间、地点;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职业)、发病情况、既往史;患者在发病前与草食动物或其产品以及可疑物品有无接触,可疑物品的来源,人员接触情况,是否参加过剥食死畜肉;了解当地牲畜间发病情况,发病范围,死畜及其皮毛去向;本人有无饮生牛奶、食用未煮熟肉的习惯;自家人或其他人群有无类似病史及接触史。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范围,阐明流行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标本采集

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和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血液、鼻咽分泌物标本供病原学、血清学检查。采集疑似患者或病畜接触过的污染水源、食物、土壤以及追踪获得的死畜肉、皮、毛等污染标本,对每份样品要分别标记清楚,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样品应存放于低温下保存或保存液中。

采取标本时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第一,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开始前采取标本;第二,除必要时并在具备操作病毒细菌条件的实验室内,不得用解剖的方式获取标本。所需的血液与组织标本,均应以穿刺方式取得。

(三)疫区处理

为了防止炭疽疫情扩大蔓延,事发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派员到现场进行疫点调查的同时要认真做好疫区处理工作。

疫区中各种对象的消毒方法:

1、炭疽病人尸体的处理:炭疽病人死亡后,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开口均应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

2、粪肥、垫草、饲料的处理:混以适量的干草后焚烧,然后取样检验,证明无害化后,一些灰可作肥料。

3、房屋、厮舍处理: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3次,每次浸润2小时,或20%漂白粉液喷雾,200ml/㎡作用2小时。墙、地面等严重污染处,应先用酒精或汽油喷灯喷烧一遍,再用福尔马林喷洒消毒3遍。

4、泥浆、粪汤处理:20%漂白粉液1份(处理2份),作用2小时;或用甲醛溶液50-100ml/m3比例加入,每天搅拌1-2次,消毒4天,即可撒到野外或田里,或掩埋处理。

5、污水处理:加入甲醛溶液,使之含甲醛达到5%处理10小时;或3%过氧乙酸处理4小时;或用氯胺或液态氯加入污水,于PH4.0时加入有效氯量为4mg/L,30分钟可杀灭芽孢,一般加氯后作用2小时流放一次。

6、土壤处理:5%甲醛溶液500ml/㎡消毒3次,每次2小时,间隔1小时。

7、衣物、工具及其他物品处理:121℃的高压蒸汽灭菌1小时,不耐高温的物品用甲醛熏蒸或5%甲醛溶液浸泡消毒。运输工具、家具等可用10%漂白粉或1%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作用1-2小时。

(四)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

炭疽病的诊断治疗与处置遵照卫生部印发的《炭疽病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2005年版)》执行。

(五)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形式,在疫区迅速开展炭疽防治知识的正面宣传,稳定群众情绪,消除恐慌心理,让群众知道炭疽的传染来源和主要传播途径,了解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

五、 后期评估

(一)流行病学分析与评价。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尽快查清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踪暴发来源及传播方式,对疫情控制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罹患率、病死率、样本的病原分离率、报告及时率等。

(二)消毒效果评价。依据消毒处理正确率、及时率,消毒前后相关指标等,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三)结案报告。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后续病例的描述、流行病学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效果评估等,要结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疫情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应对类似疫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结案报告要求在疫情处理结束后7天内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技术和物质保障

1、人员培训

加强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巩固原有技术力量的基础上组织培训出一批新的技术骨干队伍。加强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并大力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落实各项严格控制疫情的技术准备工作。

2、治疗药品的准备

乡级卫生院以上的医疗单位必需备有下列药品:青霉素G钠盐(首选)、四环素、金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

(二)消毒药械的准备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做好消毒药械的储备工作,以备疫情处理时的应急使用。

1、消毒药品: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精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乙酸;醛类消毒剂,如甲醛;含碘消毒剂,如碘伏;杂环类消毒剂,如环氧乙烷。

2、消毒器械:喷雾器、刻度量杯、盛装药品的消毒箱等。

3、防护用具:工作服、隔离衣、帽、口罩、胶鞋、刷子、毛巾等。

(三)组织保障

市疾病控制中心应建立炭疽防治应急队伍,由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流行病学、微生物检查以及后勤工作人员组成。

 

 

 

 

 

 

 

 

 

 

 

 

 

 

主题词: 卫生 炭疽 防控 预案 通知

秦皇岛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9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