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统计局聚焦提炼问题专项报告

发布时间:2009-05-18       发布机构:市统计局       字体:[  ]

体裁分类:规范性文件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秦统党办[2009]21号       索引号171/2009-145607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局(队)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和迁安现场会精神,结合“树创促”和“四个征集”活动成果,就全面提升统计能力、实现统计科学发展,以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和电子邮箱等形式向全局(队)干部职工广泛征求了意见和建议,共征集意见建议200余条,经局(队)党组扩大会议认真研究梳理,形成如下主要焦点问题:
一是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
当前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正朝着多元化发展,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行业主管分级收集、汇总报送的统计渠道逐步减少。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瞒报、少报现象时有发生,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类情况,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资质外建筑业、限下贸易业统计上多有反映,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二是目前的统计制度还不尽完善。
由于管理体制的影响,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只是在操作实施环节上做一些补充或尝试。正如县区人员所反映的:这些年的统计改革,总体上“加法运算”多,“减法运算”少;“枝节修补”多,“伤筋动骨”少。报表种类多、处理程序复杂,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指标设置求大、求全、求细,不利于提高数据质量。第三产业开展全面统计,全市服务业7400家单位、劳动工资3300家单位,单位多,报表量大,核算难度增加。投资、房地产实行的按注册地统计原则,与推行在地统计之间也存在矛盾。抽样调查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代表性以及数据分层使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计调查方法的双轨制运行,加重了基层统计的负担。
三是服务发展的水平还不高。
市县两级统计力量主要用来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包括普查、年报、定期报表、专项和抽样调查等,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需要的统计服务内容滞后,统计信息产品开发与发布的水平还不高。在决策咨询上,近两年虽然分析研究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分析报告的质量上没有明显提高,与不断增长的决策需求和社会需求有差距。在服务方式上,局限于一般化的信息服务,在资料的深度开发、纵横向比较以及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其他地区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是运用的调查手段还需改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的重要性。县区的同志感觉工作繁琐、头绪多、压力大,其中也有工作方法不合理、统计手段落后的原因。首先是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发展要求。“三级联网,四级建库”还没有真正实现。建设、房产、劳动、卫生等部门信息采集基本实现网络化,而统计部门只有部分房地产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实行了网上直报。其次是对行业统计的利用不够。通过此次经济普查,可以看出我们政府统计与各职能部门行业统计有效达成统一协调、共享信息。政府综合统计固然重要,但它不可能,也没必要包打天下,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发挥其优势,负责某一行业,某一方面的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五是基层统计机构的力量还很薄弱。
随着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具体,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逐步加大,但是基层统计相应的保障却没能跟上去。基层统计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办公条件等方面的现状与事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县区统计机构行政编严重不足,抚宁、昌黎等县区96年后录用人员的编制一直没能解决,开发区统计局12名工作人员共用一间办公室,同时负责统计局和发改委40多个科室布置的工作。海港区各街道办事处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工作机构,来全面管理本地区的统计工作,上边布置的统计任务,没人领、没人做、没人负责。统计经费保障普遍难,部分县区普查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凡此种种,都给基层统计机构完成统计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六是机关建设和管理上还有欠缺。
在制度建设方上,局内各项制度较为全面,但在如政务公开制度、考核评比制度、考勤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上的规范和落实不够,使机关制度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在干部的培养、交流和选拔使用上,与上级要求和干部职工需求还有存在距离。在办公设备和车辆配备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够,跟不上日益增加的统计调查工作要求。在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上,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关心干部身体健康。在统计文化建设上,没有完全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机关严肃紧张有余,轻松活泼不足。
上述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社会对统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国家统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还不够深、统筹统计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等主观原因所致。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计工作必须反映科学发展成果,服务科学发展决策,引导科学发展实践,监测科学发展进程;要求统计工作者真正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放思想,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各项改革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由于对上述要求理解不深刻,对其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致使我们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地改进相关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没有下最大的力气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和基层减负工作。这种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思想观念,对统计事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不断开拓创新的意志不够坚。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但在一段时间里,在我们的思想深处,却存在求稳怕难的想法。一些看准了的问题,如信息化建设,虽然有所动作,但工作没有深入下去,未能达到显著提升统计生产力的预期效果。对统计方法制度方面的问题,领导班子虽已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考虑到这是国家局、省局统一下发的制度方法,担心改不好、改不了,不敢大胆地开展再设计工作,导致工作负担越来越重。正是因为创新劲头不足,没有坚持用改革创新精神来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统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是干事业促发展的作风不够实。在做出一些重大决策时,深入基层调研和试点论证不够。在对待基层统计部门工作上,满足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一些时候未能做到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争取一个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工作环境。在一些大型普查的组织实施上,我们只是简单地把国家、省的方案布置下去,并没有认真研究基层的实际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说到底就是我们观念不强的表现,这种情况不解决,就不能有效调动基层参与统计改革和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统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和统计服务科学发展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