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等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0-08-25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规范性文件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秦教〔2010〕249号 索引号112/2010-160142
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属高中学校:
为了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普通高中新增学科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北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了《秦皇岛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秦皇岛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秦皇岛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秦皇岛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2、《秦皇岛市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3、《秦皇岛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普通高中 通用技术课程 指导意见
秦皇岛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8月25日印发
附件1:
秦皇岛市普通高中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为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选修课程Ⅱ)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我市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三级课程体系,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高度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在对社会、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究、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其他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样,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为参与客体,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开发、创新的过程。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必将成为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视角、新热点。
各校要高度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意义,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遵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规律,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理念,加强理论研究,致力于实践探索,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个性化办学、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生个性化培养”。
二、正确把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原则
一是“以校为本”原则。各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继承本校优良的办学传统,要“重基础、抓实践、显特色、扬个性”,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的乡土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现有的各种课程资源,构建符合“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以师为本”原则。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本校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校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主力军。其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要坚持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载体,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努力造就一支兼具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是“以生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开放与实施要紧紧围绕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标进行,要尊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学生的发展水平出发,要和国家、地方课程相结合,突出本校实际,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使课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目标任务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化、开设的制度化和实施的规范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尤其要重点开发科学探究实验课程和具有“人本、多元、开放、互动”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要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使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最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独具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着眼点”;(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与他人交流共享的协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关注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增强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心理调适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表述能力。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
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着眼点”:(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和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由注重结论的“传授式、灌输式”向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的转变;(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研究和创造来不断地提高教学能力,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四、认真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程序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协调一致。要防止与国家课程简单重复,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内容和形式要体现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富有本校和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采用学校独立、校际联合、寻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等多种方式。
校本课程从内容上可采用模块的方式,如社会生活模块、科学技术模块、探究实验模块、体育艺术模块、语言文学模块等。每个学校要保证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赋予相应的学分,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习以获取所需学分。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大体可分为开发、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
开发阶段:首先各校要组织教师和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其次开发小组或有关人员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题向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小组进行申报。最后,开发实施小组针对专题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定,未经审核和审定的课程不得在学校实施。
实施阶段:首先教务处要提前公布学校各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和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然后要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对相应的校本课程进行排课并排入总课表。最后相关教师按照学校的计划安排组织上课并做好对学生的考核。
评价阶段:评价分为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对教师课程开发的评价主要从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课程目标的确立和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新颖性等方面进行。对教师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素养等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上课考勤、学习态度、课业完成和考核成绩等方面进行。考核的方式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最终将考核成绩折算成学分计入学生学期成绩中。
五、采取有力措施,努力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培训:各校要组织开展对教师尤其是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的课程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激发热情。坚持资源、成果共享的原则,探索合作探究、互动互长的培训形式,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培训实效。努力建设一支既有高水平的课程实施能力,又有高水平的课程开发能力,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2、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经常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形式,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和推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健康发展。
3、修正完善:校本课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新事物,对各个学校和老师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各校和广大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和实践中去,并在研究和实践中对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校本课程的管理和实施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形式灵活多样、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4、交流共享:各县区教育局和高中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就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组织开展区域研讨、经验交流、课例示范、现场展示等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互动互助、资源共享,逐步创建适合本地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交流共享机制。
5、制度保障:各县区教育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有关本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组织、检查、监督、评估和激励等管理制度,为本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牵头人,教务处、科研处、教研组和全校教师相互协调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构建以领导小组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组、实施组、评价组等机构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网络。逐步建立校本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度”、“授课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
6、物质保障:各校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每年的预算中留出一定的经费来保障本校或本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本校和本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