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在我市启动
发布时间:2012-06-06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165/2012-144540
本报讯(记者刘军)6月4日,由农业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环渤海的天津、山东和辽宁同步设分会场开展放流活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副省长沈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浩文,以及全国人大、中央政法委、环保部等代表500多人出席了主会场活动。此次放流活动的主题是“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严格的检验检疫和监督公证后,1200多万尾(粒)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半滑舌鳎等苗种被投进渤海。
牛盾宣布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正式启动。
渤海是我国经济鱼类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栖息地,被誉为“渔业摇篮”。渤海养育了沿岸几万艘渔船和几十万渔民,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渤海的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修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首先在黄渤海开展了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大规模多品种的增殖放流,渤海一些重要渔业资源品种的种群数量有所恢复,渔业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多年不见的对虾、梭子蟹等鱼汛又逐渐形成,重振了渤海渔业的活力。
沈小平在致辞中说,河北是环京津、环渤海的重要省份,发展渔业有着稳固的基础、潜在的空间。增殖放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此次活动必将有效改善渤海生态环境,为促进渔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朱浩文在致辞中说,海洋是秦皇岛最核心的战略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海洋经济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相继实施了城市区“六河”、县域“七河”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增殖放流等资源养护行动,全市海洋生物资源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今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举全市之力开展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专项整治,力促渤海生态环境有效改善。“2012渤海生物资源修复放流活动”启动仪式在秦皇岛举办,为秦皇岛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于进一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放流船舶在距岸边10海里处开始放流。1200多万尾(粒)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半滑舌鳎、红鳍东方?等被投进大海。在这里,它们将至少不被打扰生活3个月——6月1日到9月1日是黄渤海休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