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依托财政杠杆撬动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3-07-31 发布机构:市财政局 字体:[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财政、金融、审计 文号: 索引号132/2013-150000
在我省实施沿海开发战略背景下,市财政局立足“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旅游兴市、文化铸市”发展战略,创新财政政策手段,发挥财政杠杆四两拨千斤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奋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增长极。
一是基础先行,优化发展环境。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增强投资吸附力的重要抓手,创新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重点工程项目资金需求。投资150余亿元,连续5年开展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实施了旅游景区通道综合整治、游客组织系统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改造等8大类、1500余项工程。启动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项目一期财政投资评审造价3.8亿元,推动实施云平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建设,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打造城市发展的硬环境,投资130亿元实施了北戴河火车站改造、森林湿地公园扩建、海域环境综合整治等21项改造提升项目,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靓化城市设施,增强感观效果,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是政策扶持,打造产业高地。作为全省唯一零距离亲海城市,着眼于提高市域经济的外向度,树立率先开放、赶超发展意识,从全市比较优势、功能定位和阶段性特征出发,谋划制定财政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实施央企入秦、知名民企入秦、外企入秦、引技引智入秦战略,参与重大项目招商谈判,研究税费优惠政策,建立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加快产业聚集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04家,投资总额106.4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51家,和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完成进出口总额384亿元,引进市外资金1056亿元,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冶金及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玻璃建材、重大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五大产业群落。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现代临港物流业、海洋经济、信息产业、高端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在今年“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上,全市完成签约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达643亿元,与万方投资控股、华夏幸福基业、神华国能神东电力、荣盛、北京龙族投资、华泰汽车、中农集团等一批京津大公司、大企业开展了深入洽谈。
三是创新体制,释放经济活力。依托原有的区位、港口等优越发展条件,加快财政改革步伐,尽快形成体制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体制支持,在省对北戴河新区给予“四税”返还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将海港区、山海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戴河新区整体打造成为临港产业园区,争取省级税收返还政策扩大范围。进一步优化市级财政体制,加大对县区经济的支持力度,市级将分享的县区收入全部予以返还(海港区除外)。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对北部工业园、临港物流园以2012年为基期,实行“定额分享、超收全返”税收政策。在激励性财政体制下,全市园区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园区)15个,总规划面积938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12个,市级2个,实现了各县区均有一家省级开发区。截至2012年底,全市开发区共有入区工业企业3533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0%。
四是以小搏大,放大乘数效应。着眼于提升财政杠杆调控经济效果,改革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增加投放,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效果。加强市级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在现行资金来源和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捆绑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2013年整合安排工业企业技改资金5000万元、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及服务业发展资金4000万元、产业聚集区引导资金2000万元、科技创新及科研资金195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集中财力用于重点项目。制定市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在资金使用方式上从侧重于一般奖补向财政贴息转变,引导金融资本增加实体项目投入,今年全市加大对旅游综合改革试验、服务业发展、产业聚集区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工业企业技改、创新型城市、农业产业化等方面项目贴息力度,财政贴息规模占到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总额的52%。探索财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模式,由市县财政部门共同出资组建了秦皇岛市金财担保公司,完成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总资本金提高到2亿元,融资担保规模超过20亿元,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各类中小企业提供72笔4.5亿元贷款,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