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0-12-17 发布机构:教育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秦教〔2010〕393号 索引号:112/2011-100055
各县区教育局,直属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遏制艾滋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现就加强我市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要从中华民族兴衰、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本着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和教学计划。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落实主管领导的工作责任,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
二、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的要求,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时间,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课程安排:初中6学时、高中4学时,中等职业学校4—6学时。中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主要在初中到高中二年级进行教学,课时从地方课和班团活动时间中安排;高等学校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或纳入健康教育课课程,专题讲座或教学课时平均每学年2课时以上,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艾知识的教育。到2012年,各学校完全开课率要达到95%以上。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二)各高等学校和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附件一)。到2012年底,发放率达到100%。
(三)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等契机,运用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征文比赛、绘画比赛、录像片、宣传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艾滋病课外宣传教育活动。
(四)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必须配备一定数量预防艾滋病及其知识的读物或专题教育读本供本校师生阅读。到2012年底,读物配备率达到100%。
三、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做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各学校要加强对全校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到2012年,学校教师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以上。
四、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制定有学年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并保证课时落实。学校必须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配备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和必备的教具,以保证教学活动开展。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教体艺[2002]5号(附件二),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五、学校在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育工作要坚持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要注意与学校其他教学活动的结合、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校内外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卫生、共青团等有关部门、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要注意将学校教育与社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学生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以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六、各县区教育局加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将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教育督导,作为评价学校领导政绩考核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专项督导检查。市教育局将对各县区和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监督和检查,对工作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进行全市通报批评。
附件:1、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加强 艾滋病 健康教育 通知
秦皇岛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12月17日印发
附件1: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而死。 艾滋病(AIDS)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传播。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通过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传播。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和哺乳传播。
艾滋病(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水)传播,不会通过公共场所的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公共场所的座椅、马桶、浴缸等)传播,不会通过纸币、硬币、票证及蚊蝇叮咬而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附件2: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艾滋病、性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
2、了解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
4、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
5、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
6、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高中以上学段)
三、教学内容
(一)初中学段
1、性生理发育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和性病(STD)。
3、艾滋病国内外流行现状、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造成的危害。
4、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不传播的途径。
5、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3)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扎耳朵眼、纹身等。
(4)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6、不惧怕、不歧视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7、了解我国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机构。
(二)高中学段
在初中学段的基础上,强化和增加以下内容:
1、与青春期性生理发育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与责任感教育。
2、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重点在对家庭所带来精神打击、经济压力、家庭的破裂;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劳动力损失、生产率的降低、社会发展倒退等)。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4、与无偿献血有关的知识。
5、毒品的危害,吸毒与艾滋病。
6、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7、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
(1)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2)学会拒绝的技能,避免婚前性行为。
(3)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8、同情、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反对歧视行为。
9、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三)大学学段
在高中学段的基础上,强化和增加以下内容:
1、与预防艾滋病、性病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
2、深入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
3、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4、无偿献血知识。
5、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措施:
(1)自尊、自爱、关心他人,有责任感。
(2)树立健康观念,遵守婚姻、家庭的文明道德规范。
(3)拒绝婚前性行为和非婚同居。
(4)避免不必要的注射,避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口腔器械及手术器械。
(5)了解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性病中的作用,知道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
6.关爱、帮助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7.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
8.积极参与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教学形式与方法(参考)
1、中学阶段
与相关学科教育结合,将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到思想品德、生物课、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 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同伴教育、校园广播、墙报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
2、大学学段
利用选修课、专题讲座、同伴教育、网络教育、校园广播、报刊专栏、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形式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