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努力开创我市科技创新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12-26        发布机构:科学技术局        字体:[   ]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科技、教育        文号:        索引号:000357325/2024-387


2024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前进方向为主线,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创新方针、政策,认真履职尽责,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加压奋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把准科技体制改革方向盘。市科技局承担省定改革任务两大类9小项,涉及京津冀协同创新、助力创新主体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产业发展四个方面。一是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1亿元,较去年增长29%。二是服务创新主体方面,2023年秦皇岛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53.75亿元,增长5.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69%,位居全省第三,连续两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拟入库936家,较2023年增长35.1%;向全市派驻农业和企业科技特派员299人,同比增长53%。三是成果转化方面,依托秦皇岛产业技术研究院信息共享平台和驻秦高校网络平台,梳理发布高校技术成果和专利权1000余项,转化成果、专利权433项,签约金额达1.5亿余元。四是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已指导哈电重装联合20家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泰和安科技牵头的联合体正在稳步推进中。

(二)扭住创新考核指标牛鼻子。市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力促省对市考核指标争先进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一是实施研发经费投入提质增效行动。市科技局、市统计局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清各类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现状、深入剖析存在问题、认真制定针对性举措,确保底数清、问题清、思路清、措施清、重点工作清。二是实施创新主体做大做强行动。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以及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通过加大组织推动、抓好政策落实、开展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强化公共服务等措施,努力促进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三是实施技术合同登记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培育和建设技术合同登记机构,不断壮大登记机构和登记员队伍,对现有登记服务机构加强日常监督,组织参加技术合同登记培训,规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流程,提升合同登记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实施京津科技成果全链条促转化行动。多次赴北京、天津对接两地科技管理部门和技术转移机构,争取技术合同登记、技术转移工作的支持,进一步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加速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五是实施科技特派团精准助力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紧紧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需求,建立精准对接机制,助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做好先进生产力培育发展领头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建立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项目遴选机制,遴选一批新质生产力优势项目,从推动解决项目卡点问题入手,加大项目服务力度,强化要素保障供给,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效应,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批有生命健康、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的25个项目入库,项目库采取“常年征集、集中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及时调整出库、入库。撰写署名文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省委改革办、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河北发展》2024年第10期刊发。省科委办“科技要情”第1期刊发我市《秦皇岛市出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秦皇岛日报头版刊发我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

(四)开创重点创新专项工作新成效。一是系统谋划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积极进行协调跑办,将“秦皇岛玻研院低能耗薄型中空玻璃窗系统技术示范工程场景”“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生物制造基地场景”2个未来城市场景建设项目列入《未来城市场景建设清单》,梳理《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优秀成果汇编》中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的38项优秀成果组织对接活动,积极推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获奖项目在我市落地。二是积极筹建生命健康产业基金。资金规模为2亿元,主要投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产业方面重点项目,切实使科创基金成为助力全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剂”。三是推进秦皇岛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运营工作。重点完成了展厅建设、网站建设、办公区改造、吸引人才团队及龙头企业入驻、绿色能源检测中心建设、3D智造工坊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公共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水平。四是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共收集科技型企业4149家的数据信息,由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得分70分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共计540家,占全省4700家的11.4%,符合再贷款条件的企业为330家,助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市科技局紧紧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努力在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力前进方向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