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加工板栗、种植生姜、做起苗圃 ……乡村产业能人带动村民增收快
发布时间:2024-07-31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000357632/2024-1016
小苗圃成大产业
因个人爱好,2013年,张艳涛经过多方考察做起了苗圃生意,妻子也充当起财务人员的角色,夫妻俩经营的合作社逐渐有了名气。他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从乡亲们手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10年过去了,苗圃从最初的几十亩逐渐扩大到现在的150亩。
苗圃里目前共育有五角枫、金枝槐、金叶槐、栾树、白蜡等10多个品种的苗木,凭借当地良好的土地、气候等优势,苗木品质好、存活率高,主供北京、承德等地,深受市场喜爱。
在苗圃作业的工人大多是6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每天工作几个小时,挣点零花钱。她们不仅是苗圃的培育者,更是苗圃的宣传者。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在家待业的姐妹相约来这里就业,每天唠着嗑把活儿干了,高高兴兴把钱赚。
小板栗创出品牌
炮手堡子也种植板栗,全村栽培总面积3519亩,年产板栗50余万斤。
2024年,张艳涛的合作社获得了“满韵栗情”商标所有权和使用权。他利用产地优势,研究起了“冰栗”。“冰栗”从口感上既有炒栗子的糯香,又有专属的清凉甜爽。没有规模加工设备怎么办,这难不倒张艳涛,他找到全县标准化的加工厂,租用设备生产。“冰栗”推向市场后,很受食客的青睐。
今年5月30日,张艳涛的合作社赞助举办了炮手堡子村首届板栗文化节,推介优质板栗产品,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让更多村民参与板栗产业中,增加收入,是合作社的目标。”张艳涛说。
小生姜有好前景
这两年,张艳涛看到生姜的市场行情很好,又建起生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亩。他投入资金,技术上由冯义民指导。冯义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技术能手,有着10多年的种姜经验。
每年4月4份开始种姜,大概10月中旬就上市。“在县城市面上看到的买到的姜,绝大部分都是我们基地供应的。”冯义民自信地说。
“生姜行情也有波动,去年价格低,今年应该能卖上好价钱。”张艳涛憧憬着。
从零星栽种到连片发展、从过去的“小特产”到现如今的“多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传统的坡地栽种再到现在的平地移栽,张艳涛发展农业种植的道路越来越宽阔。他也成为了炮手堡子村增收的典型。他的种植基地需要很多工人,帮助村民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在青龙,像张艳涛一样的产业发展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提升技术服务、精细田间管理、畅通产销对接等方式不断实现传统种植业、中草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