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惠万家
发布时间:2021-06-04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000357632/2021-601
“家里种了几百棵的板栗树,每年栗子收获的时候,心里都特别开心,板栗树如今就是我们老百姓的摇钱树啊!这两年,村里有了板栗收购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北山根村村民曹胜利乐呵呵地说。
2016年以来,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贫困人口同全市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据了解,我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4万户、7.93万人。其中,青龙满族自治县有贫困村14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3万户、6.72万人;卢龙县、昌黎县、海港区、抚宁区、北戴河区和开发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08户、1.21万人。
2018年9月,青龙满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共有2.72万户、7.26万人脱贫出列,2019年底剩余的3184户、6752人全部稳定脱贫,超前实现“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两个确保”目标任务。2020年,我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精准防贫工作,全市无新致贫、返贫人口。5年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是2015年的3倍以上。
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我们全村都搬到了新民居,环境好了,路也平整,吃水、用电跟城市里人的生活一样,住着特舒服。”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花果山村村民王林指着一排排漂亮的新民居高兴地说。花果山村20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民居,全村水、电、路、房等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几年来,我市筹资3.8亿元规划建设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2019年底全部竣工,搬迁户1657户、61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87户、4389人)全部入住,并且坚持“两区同建”,强化后续帮扶,安排14个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项目,覆盖全部搬迁贫困人口,稳步推进旧房拆除,累计拆除旧宅1536户,实现应拆尽拆,拆除率100%。
2016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村路网建设,共修建改造农村公路955.9公里、桥梁220座,县乡村安防工程703公里,总投资5.3亿元,覆盖青龙25个乡镇、119个贫困村,新硬化乡村道路1045公里,贫困村主街道全部实现硬化亮化。
2016年以来,青龙满族自治县新建集雨水窖、扬水站等水利工程1.7万处,有效解决了成规模果园灌溉难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生产生活用电有保障,持续加大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和宽带(光纤)全覆盖,网络通信无盲区。
在精准脱贫过程中,贫困地区及家庭的教育、医疗等方面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几年来,我市全面精准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福彩助学”“泛海助学”等教育资助补助政策,强化控辍保学,认真落实“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除身体原因外无失学辍学学生。2020学年,全市各项学生资助资金共计发放1865.79万元,惠及学生2.6万多名。
我市全面精准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采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结算、慢性病医疗保障和大病专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健康扶贫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累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39084人次,共计减免1.6亿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贫困人口享受医疗保障救助待遇10.7万人次,提高待遇资金共计5985.06万元。
精准脱贫过程中,我市聚焦“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共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754户,大大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彻底改善了43.6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48万)的饮水条件,全市无饮水不安全农村人口。
连续5年,我市不断提高全市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标准,确保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始终高于贫困线。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4.4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1.86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6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4097人。
大力开展产业就业科技扶贫
在秦皇岛木兰菌业股份有限公司扶贫产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里,一排排分层排列的架子上,长着密密麻麻的香菇,十分喜人。食用菌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分选等级、打包、装车,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产业就业科技扶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产业扶贫方面,5年来,我市投入产业扶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6.9亿元,实施产业项目2356个,推进以林果为主打,畜禽、特色杂粮、农副产品加工、食用菌、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手工业、乡村旅游为支撑的脱贫产业扩规提质,贫困户实现了脱贫产业项目全面覆盖、多重覆盖;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推广保底分红、资产收益等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托管、项目收益分享、农特产品销售等途径,带动广大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全市1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建成一批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基地。
就业扶贫方面,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企业务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帮助就业3.39万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从最初的88%提高到100%;开展各类就业培训1000多期,培训贫困劳动力3万余人次;统筹开发各类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无法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的贫困劳动力1.47万人次;举办“精准扶贫专场劳务洽谈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日”等招聘活动1228场次,累计提供岗位25.8万个,招聘4万余人。
在科技扶贫方面,我市组织实施79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创建省级以上星创天地32家,其中国家级2家;建设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51家,其中省级5家;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32家;省山区创业奖3项。借助驻秦涉农院校科研力量、科技人才优势,我市组建科技特派团47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20人,实现142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为贫困村脱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社会各界凝聚强大攻坚合力
“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是公司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在企业招工时,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仅沙沟村就有30多人在这里上班。”中红三融总经理陈建新说。
“我们企业专门对贫困户发放股权证,签订资产收益分红协议,保底年收益率不低于贫困户入股资金的8%至10%,连续分红15年。这样能够为贫困户带来一份稳定的资产收益,让他们生活更加踏实、安心。”河北恒茂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刚说,通过这种帮扶方式,3年时间公司已经带动6个乡镇内10个村的1万多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秦皇岛冀红集团依托外事商务局京东农特馆电商平台和自己的电商运营团队优势,帮扶青龙双山子镇红石岭下村走上一条“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扩大宣传面,提高影响力。
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帮扶,凝聚强大攻坚合力。作为教育部的定点帮扶县,青龙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有力支持。几年来,教育部投入1770万元帮助改造土操场40个,投入1500万元支持2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累计培训教师8200余人次。“在旗”粘豆包、桃林山泉、中红三融肉鸡等产品成功进入国家部委和在京高校,销售额达2100万元。
深入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市参与脱贫攻坚的民营企业1257家、商会40家,帮扶村873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村142个),投入资金达18.3亿元。我市参与脱贫攻坚企业数量最多、帮扶数据存疑问题为零、执委常委企业参与度为100%,这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今年以来,我市还建立“爱心秦皇岛捐助驿站”“爱心秦皇岛网上捐助驿站”等各类爱心驿站94个,接收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555万元,成立爱心志愿服务队500多个,开展爱心帮扶活动1万余次,服务困难家庭2万多个。
记者手记:
用真心和行动换来脱贫实效
在百姓的眼中,社会各方的帮扶犹如一双双温暖的手,送来了贫困百姓们的生活所需,改善了生活条件,带来了就业岗位,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过上工薪族的生活,更让农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
我市各单位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村里,与村民朝夕相处,他们对村民的一句句关切问候,一次次扶危济困的行动,让村民们深受感动。谁家有事儿,往往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家的亲戚,而是驻村工作组,这份儿信任,源自为村民做实事的那份真情实意。驻村工作组来了以后,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变宽了,生活好了,腰包鼓了,村里小广场上越来越热闹,村民们脸上挂满了笑容。
帮扶企业雪中送炭,一趟趟地来到各个村里进行捐助,一个书包、一条毛毯、一袋大米……送来的不仅是生活所需,更多的是暖心的情谊。记者在多次采访中看到,一些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感到高兴的是,终于不用再外出打工了,在村里也能上班赚薪金了,既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收入与外出打工也不差。如此一举两得,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满足。
从前的山路十八弯,到了收获的季节,百姓只盼能有个好天儿,顺利地把农产品运到山下,卖个好价钱,但常常赶上雨天地滑,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用人力往山下背,苦不堪言。随着一条条田间作业路和一个个农产品代收点在村中建成,彻底结束了那些困苦的日子。农产品不仅能迅速地运到山下,有的在村里得到加工,有的则直接被销售商拉走,百姓枝头的农产品已经开始走向更远的市场,面向更广的人群。
这些就是精准脱贫应该有的结果,解决了百姓的难题,暖到了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