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农民出书,向建党百年献礼—记下这呕心沥血地付出
发布时间:2021-04-27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工作部署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文号: 索引号:000357632/2021-573
4月15日,抚宁区作家协会会员、农民赵庆喜了了一桩心愿。他的第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热土雄心》经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赵庆喜的心头一阵轻松。
74岁的赵庆喜是抚宁区榆关镇博士营村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生活了数十年的小村庄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的102国道在赵家门口经过,从村里去哪儿都非常方便。4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村里拜访这位农民作家。
普通的农家院子,屋内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排书,柜子上放着一台旧电脑。赵庆喜把柜子当书桌,平时最喜欢坐在这里看书、写东西。妻子赵莹文说,自打她嫁进来,赵庆喜干完农活儿,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写字。有时他晚上看书到两三点,早上干农活儿起不来,妻子性子急,催促几句,但更多的是理解,“看书写字是好事儿,比喜欢别的强多了。”上个世纪80年代,赵庆喜还曾在河北函授学院文学系进修,经常在《抚宁文艺》《金山》《辽河》《文萃》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
上个世纪90年代,赵庆喜到县城一家饭店打工。村里村民到县城办事儿,喜欢去赵庆喜工作的饭店吃饭、聊天儿。村民们聊起新上任的村领导班子成员如何解决诸如村民赖税、领导亲戚占道等各种难题,顶风破浪,辛苦工作,搬掉一个个横亘在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踏平了沟沟坎坎,让村里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村民的讲述让赵庆喜很受感动,他产生了要把这些故事写下来的欲望。
“其实也跟我父亲有关。”赵庆喜回忆说,父亲赵廷祥1947年参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过博士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职务。在旧社会过来的父亲非常珍惜当时的日子,一心扑在村务工作上。“我长到三四岁都不认识父亲,他每天早出晚归,家人很难见到他。那时候成立合作社,他一家一家做工作。包括我父亲在内,那些党员、那些村干部,太不容易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有他们呕心沥血地付出,才打下了坚实的底子。”此后,赵庆喜白天在饭店打工,晚上在宿舍里开始了《热土雄心》的创作。那时候没买电脑,全部都是手写,有时不满意,写好的全部撕掉重写,经常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冬天长时间坐在地上,脚丫子冰凉冰凉的,但赵庆喜沉醉其中。
历经七八年创作完成后,因不舍得花钱,这本书一直没有出版。今年在家人支持下,赵庆喜自费将这本书出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同时也献给奋战在乡村的所有同志。赵庆喜说,父亲一辈子念叨共产党好,有共产党才有新生活。2003年父亲弥留之际,嘱咐他将平时积攒的100元钱作为党费。“那时候一个村干部一年党费好像是10元,他说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多交些。”赵庆喜说着有些哽咽,能将那些正直善良的村干部形象让世人知道,能为后代留下精神财富,让大家知道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他这一辈子的心愿就得到了满足。
本报记者 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