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采取“535”工作法,深入开展“山寨”食品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发布时间:2019-04-26 发布机构: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其他 主题分类: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文号: 索引号:000357587/2019-21
为进一步加大对“山寨”食品违法经营行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535”工作法,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山寨”食品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成效。
一、确定“5个一批”,提升“山寨”食品排查整治成效。
为切实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党组书记闫胜同志、局长纪振勇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协调、亲自指挥,先后召开市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县区局专题会进行全面部署,明确要求通过开展地毯式的清查行动,全面打击生产经营“山寨”食品违法行为。结合我市实际,市局及时下发了《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排查整治“山寨”食品专项行动的紧急通知》,要求短期内要没收一批“山寨”食品,处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移送一批违法案件,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3月15日前,全面扫除我市的“山寨”食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二、突出“3个重点”,全面排查“山寨”食品不留死角。
为使“山寨”食品排查整治行动真正做到认得清、找得准、打得狠,行动伊始,市局即明确了要查处“3个重点”:一是重点对象:销往农村的食品批发企业,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超市、食品摊点、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含小作坊)、较小餐饮单位以及集贸市场、农村集市等。二是重点品种:酒水饮料、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奶及奶制品、糕点类、调味品、糖果、肉及肉制品等重点食品类别。三是重点情形:使用不真实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信息,食品包装标识、文字图案等模仿其他品牌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生产许可,以次充好、超过保质期等经营行为。
三、开展“5大行动”,确保“山寨”食品无处“藏身”。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监管部门以“双清”(摸清底数、摸清问题)目标为依托,采取“五大行动”具体举措,全面排查、扫清死角,查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一是开展农村“山寨”食品执法大检查行动。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以县区为单位,利用网格化监管方式,开展全面地毯式的监督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海港区局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突击检查了四季青、义乌小商品城、亚泰批发市场;北戴河区局重点检查了旅游食品市场;开发区局重点检查了城乡结合部102国道沿线。同时,各县区局利用微信群,及时将工作检查情况、山寨食品图片发到群里,大家及时沟通、互通有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978户次,查扣疑似山寨食品饮料101箱,膨化食品12.5公斤,小食品10余公斤。二是开展农村食品商标大保护行动。各级监管部门将整治行动与打侵工作、保护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市县联动、部门配合、一案双查,严厉打击食品类商标侵权行为,对食品生产、销售等环节商标侵权开展全链条打击。同时,各县区局采取印发宣传单、悬挂条幅标语、设立宣传咨询点、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商标专用权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7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起,营造了重视商标、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山寨”食品线索大追查行动。全市各级监管部门坚持标本兼治,从治标出发,及时追溯本源。目前,抚宁区局、北戴河区局正在查处“金玉满堂脆条酥”, 承德杏仁露等疑似“山寨”食品案件。四是开展“山寨”食品大共治行动。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作用,把“山寨”食品排查整治作为网格化治理的重要内容,强化社会共治。海港区局印制了1500份排查整治“山寨”食品专项行动通告和2000份“山寨”食品明白卡,发放给食品经营户并张贴在显著位置;山海关区局借助“3.5学雷锋日”走进边墙子大集、安民寨大集,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有针对性的对群众给予提示和讲解;卢龙县局印制宣传条幅5幅,利用农村大集发放宣传材料700份。五是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标准大培训行动。各级监管部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加强培训教育和社会宣传。秦皇岛市局利用报纸、网络、公众号等媒介,将我市排查整治信息及时在日报、晚报、视听之友、APP上发布,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海港区局分别对海阳镇、杜庄镇等乡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了“山寨”食品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镇、村市场监管员的识别水平。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局还成立了8个督导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对查处“山寨”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工作进行暗访,对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县区政府交换意见,提出下步工作要求,确保了查处行动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