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303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10-30 发布机构:海洋和渔业局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公告公示 主题分类:其他 文号: 索引号:syyhhyj/2020-104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B
秦海渔提案字〔2019〕15号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
对政协秦皇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133034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秦皇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7年,我市被评为“十三五”海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这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等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秦皇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也正是我市正在落实和下一步要积极贯彻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几个部门在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以‘区域联动、海陆统筹、生态优先、集聚发展’的发展理念为指针,以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重点,以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海洋综合开发水平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我市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一、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构想
全市海洋经济以加快港口转型升级、推进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产业加速发展为重点,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现代的产业体系。
(一)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建设海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构建现代化海洋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加快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海上交通,规划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高效能源保障网,坚持开源增供、节能优先、优化结构、保障安全的原则,大力发展近海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立和完善审批制度,形成发展海洋经济的强大合力。
(二)发展港口航运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精神,按照以城定港,打造国际旅游港和综合贸易港战略思路,推进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服务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带动沿海地区开放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做好港口总体规划修编。按照省、市政府确定的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重新定位秦皇岛港的性质和功能,调整港口布局和货源结构。二是推进西港区改造开发,打造国际旅游港。督促、指导、配合河北港口集团,在西港区东部片区开发的基础上,推进邮轮、游船和游艇码头改造项目,实现西港区邮轮、游艇、游船、帆船等多层次海上旅游业态,初步打造国际旅游港形象。
(三)优化海洋渔业结构。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统筹发展海洋捕捞业,严格控制渔业捕捞强度,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严格渔港的发展与建设规划,强化渔船建造与运行管理,切实执行捕捞许可制度,规范渔船检验、登记和流转监管。
(四)做大做强海洋工业。稳固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建设亚洲最大的船舶修造船基地为目标,持续推进船舶修理、船舶改装和船舶制造的转型行升级进程。大力加强新型高性能钢材料和复合材料在船舶修造中的应用,不断拓展海洋工程装备新领域。秦皇岛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型海工装备、海洋监测设备和海洋环保设备等为主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制造业。依托秦皇岛市特色海洋生物资源,引进北大未名等知名生物企业,开展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精深加工产品为主体的海洋生物产品体系,发展海洋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医用材料、医药中间体产品,开展海洋药源生物种植资源创制与开发利用研究,加快中试平台与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通过海洋生物制药技术等关键技术,将产业链由初级、原料生产性质的海洋生物企业联动,实现海洋经济价值增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产业链。加快海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改造。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转变,拓宽海水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开展海水综合利用。开发规模海水淡化产业、船用海水淡化整装设备,推进工业冷却用水、城市生活生态用水、火电厂脱硫等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应用规模。
(五)优化提升海洋服务业。一是海洋科技创新提升行动。加强海洋科技投入并加快促进其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技术市场制度化建设,完善技术市场政策,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交易等的规范文件,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建立多种方式并存的技术交易模式。二是海洋生态文明提升行动。以充分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使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严格依照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有效控制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和陆源污染物。科学确定海洋开发规模、方式和时序,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三是发展滨海旅游业。随着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服务设施的完善,秦皇岛市已经成为河北省和周边城市、京津地区以及俄罗斯最受欢迎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滨海旅游业日趋壮大,荆棘之城作用明显显现。为此,我市以“精品旅游”为重点,以打造一流滨海度假旅游胜地为目标,实施精品旅游战略,发展多元化旅游业态,突出滨海度假旅游、海洋休闲旅游,融合创新旅游等发展方向,
(六)配套发展涉海工程。一是支撑项目园区企业建设工程。加强基地园区建设、配套孵化器、创新技术平台建设和金融服务,优化创新环境,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及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通过创新型企业为龙头带动,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工程。根据秦皇岛市京津冀协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国家海洋经济创新政策,突出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提升高端产业集聚水平,重点打造“海洋健康养生产业发展高地”和“环渤海海洋应急监控装备制造中心”两大方向的开发创新型产海城融合体系。三是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海洋名城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加快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海洋领域军民融合率先突破。
二、铸造海洋强市采取的措施
2011年10月,《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6月,秦皇岛市获批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结合市情现状以及民建市委提出的建议,我们扎实做好创建工作。
(一)充分发挥海洋和渔业局职能,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战略,狠抓工作落实,分别于“ 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在海韵广场举行海日宣传活动,活动以展板、用品刊印、发放传单的方式展开宣传,进一步增强秦皇岛人海洋意识,树立了正确的海洋观念,形成保护海洋环境、爱护海洋资源的共识。
(二)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为推进形成海洋经济强市发展新格局,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兴海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秦皇岛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秦皇岛市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科技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系列优惠措施,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加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契机,不断引进京津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加大引进海归人才,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才队伍。
(三)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环渤海港口群。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城定港”战略,开展秦皇岛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以城定港,打造国际旅游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思路,积极组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开展秦皇岛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按计划于今年2月份完成修编第二稿基础上,目前正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有关意见,结合《秦皇岛市规划纲要》,对规划文本进行深化完善。二是推进国际旅游港建设。指导、配合河港集团启动了西港区东部片区国际旅游港一期工程建设,完成了邮轮、游船泊位选址,正在推进邮轮码头、游船码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支持河港集团将原工作船泊位改造建设为帆船游艇码头;支持河港集团西港区大码头开展临时性客运经营,新绎旅游公司已安排游船停靠并开通航线。三是推动山海关港区建设发展,打造秦皇岛港新的增长极。组织完成了山海关港区码头、航道建设规模论证,确定了现阶段山海关港区码头建设规模确定在7万吨级,航道建设规模在5万吨级基础上,兼顾7万吨级散货船乘潮进出港设计,可满足当前港区发展需要。四是促进旅游业产品升级。出台《秦皇岛市发展游轮旅游产业奖励办法(试行)》,支持河港集团统筹开发建设国际旅游港。延伸海上游船观光线路,推出游艇、帆船、近海娱乐等游客参与性强的滨海旅游互动产品,与港中旅、深圳市优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对接,学习国际邮轮航线设计、码头建设和游艇会运营等经验做法,推进港口转型。积极帮助河港集团城发公司包装项目,积极协调国际国内旅游智库专家学者对西港花园项目建设把脉定向,探索建设发展路径。为更好落实河北境内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红利,积极支持河港集团建立建设国际免税店。
(四)创新模式形成联动机制,助力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抓住“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契机,创新建立“三核协同机制”,设立京津冀海洋经济综合协调小组,整合“六链协同”模式,形成以海洋经济拓展提升陆域经济,打开产业发展导向与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新格局。
(五)整合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以重点培育项目带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我市先后制定了内容涵盖船舶几哈洋工程装备制造、壮大临港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秦皇岛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秦皇岛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提出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一是重点发展海洋创新型产业。保护近海渔业资源,统筹发展海洋捕捞业,大力发展临海工业,依托山船、哈电重工、天威秦变等企业,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临港产业重点项目制造研发高端装备、建设生产基地、建设设计中心,鼓励产学研用各方开展科技创新,整合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实现科技大创新、促成果大转化、助产业大发展的新格局。围绕国家批复的重点示范项目,扎实推进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产业、海水淡化设备的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龙头骨干企业及项目牵头单位的牵引,带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层次的关联企业和协作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工作联结机制、市场联结机制。二是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全域旅游理念,坚持多业融合,把旅游渗透到各个产业、各个环节,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推进“旅游+文化”融合,编创旅游演艺产品和文化旅游线路,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文艺演出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推进“旅游+农业”融合,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精品示范村和精品民宿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工业”融合,依托我市葡萄酒、玻璃等特色产业,深度开发系列工业旅游产品;推进“旅游+购物”融合,加快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创新性、实用性的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秦皇岛礼物”旅游商品品牌;推进“旅游+美食”融合,挖掘地域旅游饮食文化,开发秦皇岛地域特色旅游美食,推出一系列餐饮名店、名优菜肴和地方小吃,打造“中国美食名城”把“吃在秦皇岛”打造成秦皇岛一张特色名片。打造中医药旅游服务品牌,支持市中医医院建成中医康养国际合作基地,推进中医药和入境旅游深度融合,推介“北戴河生命健康休闲产业示范区(健康医疗服务)品牌”。培育精品养生旅游产品,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培育健康旅游线路、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目的地,打造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六)打造海洋公共服务中心,加速成果转化。依托“十三五”海洋经济的平台示范项目,搭建服务本地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形成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产业服务平台、企业技术中心6个。同时,为了切实发挥涉海院校的作用,加强涉海院校合作,整合全省海洋教育资源、服务国家和省海洋发展战略、发挥高校对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拟在我市建立一所河北海洋大学,大力推进创新联盟、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
(七)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
研究制定《秦皇岛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19-2020)》《秦皇岛市2019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暑期秦皇岛市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深入推进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建立水质应急预警机制,推进实施“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饮马河下游天然河道修复工程、“饮马河支流沿沟河清淤工程”等重点工程,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碧水2019”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旅游旺季环境执法等专项行动。我市10个国家、省考核横断面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在100‰。
三、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海水淡化。关于“二、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中“一是依托京津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和海洋工程等技术,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和船舶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发展推动。
(二)关于“三、完善支撑体系,提示海洋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中“二是在北戴河新区等设立综合开发试验区,鼓励和支持多种市场化模式运作,支持设立‘飞地’,对重点企业或项目实施‘一事一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有条件的公用港区及其后方一定范围的土地、海域及岸线资源,政府可实施自主经营或租赁经营,建立港区开发新模式”,我市曾经以北戴河新区申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但由于债务风险问题,财政部对我市申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予以一票否决,再次申报也没有可能列入,为此,我市没有申报计划。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
2019年10月30日
签发领导:陈小虎
联系人及电话:张佳瑞 0335—5301913
抄送:市委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