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7-06-13        发布机构:市政府办公厅        字体:[   ]

体裁分类:规范性文件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文号:秦政字〔2017〕22号        索引号:58/2018-093742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引导和支持我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的意见》(冀政字〔20165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契机,以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为动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链,拓展大健康新医疗产业空间,着力增加供给、优化服务、扩大消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我市健康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国民健康政策落实。
二、发展目标
重点发展医疗服务、医药科研生产、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现代中医、中药种养殖及加工制造、医药流通、康复护理、健康养老、休闲养生、体育健身等产业。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和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独具特色的营养健康产品、健康休闲活动及健康服务,把我市打造成中国大健康新医疗产业示范区。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壮大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主体
1.优化公立卫生资源布局。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提升卫生资源总量。通过引进社会资本、股份合作等形式,建设两所三级综合医院和一所三级专科医院。将部分二级综合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立起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以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为骨干、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基础网底和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区域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健康水平;推进卫生管理制度创新,健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健康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含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下同)〕
2.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允许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医疗机构互转。逐步将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我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财政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范围。大力发展专业医学检验检测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符合资质的个人开办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同等享受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医疗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在政府主导下组建区域医联体,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学科研和继续教育项目,参与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3.加大对医疗、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服务。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合作,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护理、康复和老年病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住院等方面的优先政策。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之间的转诊与合作制度,完善医保报销制度,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问题,为老年人医疗保健和护理康复服务提供保障。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服务合作机制,大幅提升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和家庭服务的范围和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4.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健康产业。引导保健食品、绿色食品、保健用品、无公害农产品行业龙头企业、优强企业,围绕产业链延伸拓展,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对跨地域、跨行业兼并重组的企业,允许并及时将被兼并企业的生产范围、注册批准文号和相关证书等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变更到兼并重组后的企业。(责任单位:市地税局、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5.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进健康产业战略投资,积极探索PPP、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渠道,定期公布招商目录和重点招商项目。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社会办医疗、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康复、保健、疗养、体育健身、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等企业和项目,鼓励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参与健康产业管理。对引进项目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全程免费代办服务。支持健康产业优势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海外融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瞄准重点国家和地区并购高端要素、开展健康产业国际产能合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6.支持研发和创新健康产品。利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鼓励企业申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认证,支持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管理、医药等健康产业融合,开发远程医疗、精准医疗、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应用系统和数字化、智能化医疗设备。(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卫计委、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各县区政府)
7.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相关认证和标准化建设。引导和鼓励食品、保健品等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推广食品行业良好作业规范。支持优强健康企业联合行业协会、专业研究机构制定具有我市特色的健康产业行业团体标准。选择优强企业示范基地开展健康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家通用标准,提高健康产业的标准化程度。制定出台地方健康地产标准和设计规范。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卫计委、市农业局、市体育局)
8.积极推进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依托京津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强化与京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相结合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双创”基地,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孵化转化。借助京津丰富的健康、医疗要素资源,消除区域壁垒和政策落差,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支持京津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到秦皇岛布局兴业,鼓励本市医疗单位同京津医疗机构建立多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打造大健康新医疗融合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高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各县区政府)
(二)打造产业支撑平台
1.构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跨界整合医院、医生、患者、设备、药品、数据等资源,建设一个面向患者、居民和医院、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医药企业的统一、开放、共享的秦皇岛“健康云”,为政府监管提供大数据支撑,为健康服务机构和企业提供健康相关信息服务,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医疗、健康管理、远程会诊和保健服务。探索培育“云医院”,形成“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产业,推动自营式B2C网上药店、第三方平台模式和B2B采购平台快速成长。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积极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健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行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实现各类个人健康信息归并、整合和共享,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
2.拓宽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对健康产业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服务。积极支持成熟企业通过境内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以及海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重点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探索健康产业的国际融资方式,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健康产业项目,吸引国外资金介入,推动健康产业园区国际合作,促进健康产业国际化发展。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3.搭建人才平台。创新引才聚才方式,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整机制,推行大健康新医疗产业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大政策吸引力度,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障碍,强化人才投入优先保障。利用京津一流的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采取合办、引进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到我市兴业。加大相关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构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互促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三)优化重点产业发展布局
1.打造健康养老产业基地。按照“医、护、养、健、游”一体化模式,着力打造超大规模、国际化、高档化、信息化的绿色生态医疗健康和老年养护基地,吸引京津乃至国外更多老年人在秦就医养老。制定公共卫生及养老产业规划。建立部门协调发展机制,解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条块分割等问题,减少老人在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往返奔波。发挥邻近京津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抓住国家对北戴河休疗养院所改制的有利契机,积极培育发展养老产业的环境条件。(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北戴河区政府、北戴河新区管委)
2.做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秦皇岛产业基础,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明确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品),加快产业化步伐。依托现有制药企业,以培育壮大医药产业企业为重点,在中成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在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设立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逐步引导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式发展,推进医药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发展新型体外诊断试剂、生物芯片、分子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3D生物打印产品、数字化医疗装备、智能化康复装置、可穿戴医疗设备、生命传感器等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高新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卫计委,北戴河新区管委)
3.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挥秦皇岛对外开放优势,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研发,设立生物医药孵化器,打造新药高效研发、报批、生产全过程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地区医药领域科研、产业等战略合作,促进技术资质、人才流动、药品标准、市场准入等的有效衔接和互通互认。加快生物催化、生物合成、缓控制剂、药力速释、靶向释药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细胞培养、新型分离纯化介质、大规模纯化工艺、合成医学产品及中间体等技术研究。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加快生物技术开发运用,发展海洋调味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保健品等海洋生物制品。以华恒生物、领先科技、山海关制药等企业为重点,发展L-丙氨酸、绿色植物药用胶囊、海藻多糖空心胶囊等,开发先进的海洋药物、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制剂等产品。以秦皇岛紫竹药业、山海关药业等现有企业为龙头,通过扩能改造、引进新品种、吸引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改造提升产品规模,扩大产品品种数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4.做大现代中药基地。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中药注射剂、粘膜给药制剂、缓控缓释制剂等关键生产技术。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生产、采收加工、中药饮片泡制加工等精深加工的研究和产业化步伐,加速多级动态罐组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微波干燥等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推进华恒生物发酵法15000/L-丙氨酸改扩建、山海关药业中药饮片提取加工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药企业和特色名牌产品。中药材种植养殖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初步建立以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为特征的现代化中药材流通体系。培育1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中药企业,打造3个以上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品种。(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
5.做实健康旅游基地。以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带动,充分利用海滨、温泉、山地、疗养院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健康旅游产品,重点利用北戴河区各大休疗养院所等原有健康养生休疗资源优势,对北京军区疗养院、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冀北电力公司北戴河疗养院、北戴河老年颐养中心等较为典型的医疗康体单位的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挖掘,增加医疗、体检、美容、养生等服务项目,加快向健康旅游业转型。依托良好生态自然环境,以北戴河及北戴河新区共同组成大北戴河休闲度假区,打造大北戴河健康养生基地。加快推进生命健康城、渔岛温泉度假、地中海温泉酒店等项目建设。推出山水休闲健身之旅、康体健身疗养之旅、滨海休闲度假之旅、长城之首经典之旅、干红美酒品味之旅等集科技性、体验性、娱乐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健康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区,培育一批健身休闲特征明显的体育和旅游特色健康小镇。责任单位:市旅游委、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各县区政府)
6.打造医养结合基地。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时,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医疗卫生、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设施。鼓励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康复医疗、健康管理等设施。统筹健康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
7.打造全国“医养康”养老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开展“3+3+N”合作。推进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康复医院“3”家国字头单位在秦皇岛落地。依托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建立国家康复医院秦皇岛分院,打造“医养康一体化”的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在开发区建设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秦皇岛研究院,建设国家康复辅具检测中心秦皇岛分中心,推进康复辅具京津冀产业园建设、康复养老培训和康复辅具世界博览会“3”大业务的开展,推进康复辅具创新、质量检定及监管、辅具电子商务、助老助残大数据中心建设、高端学术交流等“N”类业务的开展。(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
8.打造体育产业基地。以国际化为标准,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和社会资本,做强做精体育企业。重点谋划实施游艇制造、体育服装器材生产加工以及康复训练软件开发、电子竞技等一批体育产业项目。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培育健身消费市场。把全市范围内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健身路径及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串珠成链”对群众开放,以有偿场地市场化服务作为补充,完善体育信息服务,在场馆综合利用、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提高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打造市民15分钟健身圈。每年有计划地承办1-2项国际国内顶级赛事。制定完善秦皇岛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落地配套政策,对涉及产业发展的土地、规划、税费、价格等方面出台具体方案措施;积极推动在市本级和各县区设立体育产业创业发展基金等。积极推动“一园六区”建设,实现“品牌聚集、辐射带动”目标。启动京津冀城市群海上休闲运动出海口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海上运动中心(码头)建设,大力发展游艇制造、运动培训、船艇维护及客户服务、宾馆、餐饮、娱乐等临港产业链,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样本。不断做大做强秦皇岛市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体育彩票的发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改委)
9.培育健康医疗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业务,促进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不断推进健康医疗与养生、养老、家政等服务业协同发展。发展居家健康信息服务,规范网上药店和医药物流第三方配送等服务,推动中医药养生、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文化、体育健身、健康医疗旅游、健康环境、健康饮食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旅游委)
(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构建体制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管市长任组长,由市卫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食品和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委、市体育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国资委、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质监局、市地税局、市政府金融办等多部门参与的推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协会,由市卫计委牵头,组织相关专家人才,就制定产业政策、搞好产业协同、规划产业标准、打造产业品牌等做好协调促进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构建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配套措施,抓好政策落实,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
2.推进政策创新。全面梳理大健康新医疗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的优惠措施,着力从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医疗、生物医药、体育、养老等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在投向上向大健康新医疗领域倾斜,对列为国家级或省级的重大产业项目进行扶持。探索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正面引导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管理方式,促进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健康产业公共产品指导目录,逐步扩大健康服务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引导健康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各县区政府)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强势宣传阵地和平台,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节目或栏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健康消费观念,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组织举办国际性的年度健康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打造行业性活动品牌。严格规范药品、保健用品、医疗机构等健康产品方面的广告和宣传行为,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的手段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不实报道,营造良好的健康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各县区政府)
4.壮大从业队伍。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引导和支持我市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大健康新医疗服务方向的相关专业;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规范并加快培养护理员、家庭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美容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旅游引导员等从业人员。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健康服务业。对于在养老机构服务的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
5.建立行业组织。鼓励企业组建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企业联盟以及行业协会,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与资源共享,提高行业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卫计委、市民政局,各县区政府)
6.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完善产业运行监测网络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及时分析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政策措施建议。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并将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目标和指标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考核体系,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由市政府督查室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卫计委、市统计局、市政府督查室,各县区政府)

2017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