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规划“十一五”规划
发布时间:2008-04-17 发布机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大 中 小]
体裁分类:规划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文号: 索引号:198/2008-113428
秦皇岛市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积极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成就
“十五”时期,全市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强化政策法规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完善基础管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㈠加强和改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明显
全市初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打开了工作局面。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职责,健全市、县两级管理组织和工作网络。特别是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发[1996]36号)文件下发后,各有关部门协调动作,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引导,促进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据2005年底统计,全市从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企业39家,从业人员6382万人,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渣886768.72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1.67%;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值45539.7万元,实现利润3566.11万元。2005年回收利用废旧物资总值38018万元。
㈡广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管理办法及优惠政策,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从2001年开始,重点对利废建材企业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等 进行认定。据2005年底统计,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9家。晨砻建材、泰山建材、海能建材、骊骅淀粉、昌黎水泥等一批重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增强了企业实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地位,拓宽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
㈢积极培育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拓展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重点实施一批大用量、经济效益好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秦皇岛北山电厂130T循环硫化床锅炉,开创了我省利用石煤发电的先河;晨砻建材引进国外粉煤灰制砖生产线项目和泰山建材纸面石膏板项目彻底解决了电厂粉煤灰及华瀛磷酸磷石膏利用问题;卢龙武山、宝岛、昌黎碣石源等企业,积极利用固体工业废渣生产水泥。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拓宽了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子,而且有效缓解了我市资源不足的矛盾。
㈣兴办各类再生资源市场,资源综合利用队伍迅速扩大
各具特色的再生资源市场迅速形成。全市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各类再生资源市场30余家。秦皇岛市报废汽车拆解中心、秦皇岛旧货交易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市场带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较快发展,全市城乡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三废”回收利用队伍,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㈤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取得重大突破
散装水泥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十五”末,供应散装水泥的生产企业发展到28家;五年累计供应散装水泥210.17万吨,年均增长7%;散装水泥供应量39.35万吨,散装率达到25.27%。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没有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已有的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执行和扶持力度还需加强;三是企业粗放经营和无序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整体实力不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领域的推广应用程度不高。
二、“十一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战略任务
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实现全市“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自然资源严重不足与资源严重浪费并存,资源和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时期,必须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切实把握好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促进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㈠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贯彻“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完善政策法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础管理,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开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新局面,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㈡基本思路
加大贯彻国发(1996)36号文件的工作力度,坚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技术改造、“三废”治理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
基本思路:一个中心,两个提高,三个加强。一个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两个提高: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水平;三个加强: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示范项目的培育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㈢主要目标
1、工作目标
――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指标体系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和完善符合市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管理体系,企业运行机制,中介组织社会化服务网络。形成以政策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以经济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以信息和宣传等途径引导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管理模式。
――创建10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组织实施5个重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2、主要指标
“十一五”末,全市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9亿元;
“十一五”末,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以上;
散装水泥供应量突破65万吨/年,散装率达到35%。
三、“十一五”期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重点
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加大产品、产业结构和资源消费结构调整。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2、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提高非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
3、加快推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素质,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扭转传统产业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4、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遏止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㈡加快科技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
1、加大以节能、节材、节水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项目,推动科研机构、企业进行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科技开发,研究解决制约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瓶颈技术。重点进行玉米深加工中资源综合利用、干熄焦设备国产化项目、耀华集团的尾矿粉提纯改造项目及替代木材的钢塑玻璃包装箱改造项目建设,最大化的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
2、推广高效节能锅炉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照明和高耗能行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重点推广和建设冶金公司的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技术和耀华集团的煤制燃料油项目。
3、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抓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向高效节水的现代灌溉农业转变,积极推广以渗灌、喷灌、滴灌为主的先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村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推广先进的自动取水管理系统,促进农村生活用水良性循环;以电力、金属压延、建材等高耗水行业为重点,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发展节水型环保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和热电空冷技术,减少高耗水行业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4、推广“三废”及余压余热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北山电厂煤矸石发电项目、晨砻建材公司的粉煤灰烧结瓦项目、华瀛磷酸公司综合利用磷石膏建设纸面石膏板生产线项目、浅野公司及化工集团、首秦公司的高炉余压发电项目等。
㈢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东部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规划,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使不同产业联产结合,实现产业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积极推广骊骅公司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区经验,推进我市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2、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强制性审核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定期审核,鼓励支持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创建活动。
3、加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规范从事回收、加工生产性废旧金属的企业行为,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监管。推广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制度。
4、树立节约资源的可持续消费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浪费资源的行为。面向企业、机关、学校、宾馆、社区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模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四、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㈠强化政策法规建设,实施依法管理
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法规体系建设,促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行为。
㈡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体系
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主要抓好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认定领导小组;健全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依法加强监督检查;抓好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调查研究、宣传培训、科技成果的转让和推广工作;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企业自主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微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立企业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主体地位,在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改进生产工艺入手,建立严格的物耗考核制度、分配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统计、生产、计量、财务等指标体系,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㈢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围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两大主题,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技术创新,促进跨越式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五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是以大掺量、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利废建材项目,主要是利用粉煤灰、石煤、硫酸渣、硫石膏等工矿废渣(尾矿、碎石)项目;二是以劣质石煤、煤矸石为主要原料,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实行热电联产的洁净煤燃烧发电项目;三是以废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废玻璃回收利用为主的再生资源二次利用项目;四是以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内容的垃圾回收利用项目;五是旧家用电器的回收处理项目。
㈣加强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保障资源回收有序进行
进一步发挥再生资源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以市级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为主导的全市再生资源组织管理体系,推动再生资源行业由松散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产业效益型方向转化。
坚持落实“以废养废”的优惠政策,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各类再生资源市场,以市场带动周围乃至全市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鼓励发展废旧有色金属、贵稀金属、废橡胶、废塑料、化工原料、造纸原料等大宗废旧物资的再生原料性加工,提高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㈤进一步发展散装水泥
继续加强7部委令的宣传贯彻力度,以增加散装水泥供应使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及预拌混凝土供应率和使用率,加强散装水泥发放、中转贮运、用户接收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能力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重点县区和重点乡镇供应使用散装水泥工作,继续做好技术创新、基础管理、职工队伍建设、协调服务和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周边省、市及国际散装水泥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
㈥稳步实行禁用实心粘土砖,推动新型墙体材料改革上新台阶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文件要求,适应加快城市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改革和建筑节能。优化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形成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为主导产品、砖块板瓦相结合和多层次产品相配套的新型墙体产品生产和应用体系,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提高质量档次和配套功能。以建筑市场为导向,实现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生产和建筑应用的大突破,实现小城镇墙体材料改革的大推进。编制新型墙体材料的设计标准、施工规程、标准定额,实施建筑节能,在努力适应市场需求中壮大产业规模。
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资源、环境、节约意识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形式,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宣传教育。重点是组织好一年一度的“资源节约系列宣传活动”,并适时组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展示会。重点抓好各级资源综合利用管理人员的培训;继续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技术和操作员工的培训教育。坚持学习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